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檀碧华应邀作专题学术报告
时间:2018-11-05 阅读次数:

在喜迎建校60周年之际,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师生学术视野。11月1日下午,由校庆办、科研处、临床医学院联合举办的学术论坛之专题报告在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及细胞分子生理学系副教授檀碧华应邀作题为“心源性猝死相关离子通道病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的报告。报告会由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陶香香主持,临床医学院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檀碧华回顾了求学经历,总结了自己教学和科研的经验,鼓励广大学子树立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意识和信心。接着,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阐述了离子通道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并详细介绍了三种常见LQTS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和典型案例。报告会中,檀碧华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富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会场气氛热烈。本次报告会提高了师生们的专业素养,了解了学科前沿,开阔了学术眼界,启发了创新思维。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发言。面对同学们的问题,檀碧华教授耐心细致地做了回答,处处体现着对母校深厚的情谊和对在校学弟学妹们关心和期望。

最后,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刘群对檀碧华教授不远万里来到母校表示感谢,他要求广大教师会后认真学习、消化报告会的内容和精神,要求广大同学要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自主学习,励精图治、不断努力,认真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

檀碧华,1984年就读皖南医学院临床专业,1989年毕业后留在弋矶山医院心内科工作,1996-1998年任弋矶山医院心功能科主任。1999年赴日本攻读博士,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做博士后,2005-2007年间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基金,并首次发现了心脏钠通道8个常见多态性的生物物理学表型及致病的遗传分子机制。2008年晋升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血管内科助理科学家,2011年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国家中心科学家发展基金。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及细胞分子生理学系副教授,是美国心脏协会、华裔美国心脏协会、美国生物物理学协会和心脏电生理协会会员。

会场(一)

会场(二)


(汪昱娟/文、摄  陶香香/审)